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關於債券

一直很想寫幾篇關於債券的感想
塗塗改改,刪刪減減,總寫不出深入淺出的文章
想從債券的定義說起,又覺得囉嗦
想從債券的價格下手,數學性又太強
索性,來寫一下債券對我而言最大的啟示好了

常常提到股票與債券的比重在資產配置上的重要性
一般人大概能理解,年輕時風險承受度大,所以股票佔比要高
年紀大的較難承受風險,所以債券的比重必須大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退休人士,也不能將資產完全押在債券
仍要配置適當的股票,以求成長性
這些都對

我想對稍微年輕的朋友多說一兩句
債券的特色是,定期可以領到債息(零息債券除外)
不過,債息不一定是固定的
一些抗通膨的債券,其債息就會隨著通貨膨脹調整
相較而言,股票也有股息,不過金額比較不固定
不只金額不定,領的時間也不一定
全看該公司是否賺錢,以及是否願意配股息
換言之,”定期領”是債券與股票的最大不同處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工作所獲得的”薪水”比較接近債券
隨著年資的累積,薪水通常是向上的
如果沒有意外,我們每個月都可以領到薪水
跟債券非常相似
也就是說,我們的工作,就是某種程度上買了一張長期債券
把工作比喻成債券,給了我兩個啟示

第一,愈是年輕的工作者,這張”債券”的佔比就愈高
因為其他資產累積得還不夠
工作帶來的收入遠遠超過股息或其他收入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將目前有的資產放在收益可能較高的股票上

第二,這張”債券”的現值應該遠遠高於其他資產總和
其他資產的報酬率再高,可能都比不上這張債券多一個百分點帶來的效益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盡力提昇自己的工資
而非盲目地追求不切實際的投資報酬率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你現在30歲
未來還要工作30年,未來日子的平均年收入是100萬
那麼,你工作總收入的現值,在5%的折現率下,會是1537萬
除非你現在就有1500多萬的資產可以投資
否則,你應該努力讓你的薪資儘量成長

不過,努力讓薪資成長聽起來太費勁,太無趣了
還不如靠錢賺錢,用投資來賺取被動收入有趣
的確,這世上很多道理都是簡單且無趣的
看起來簡單,聽起來無趣,端看你是否能確實地踐行
這是我這七年來(按某人算法,是一輩子了)小小的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