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的東西很多,一時不知從何下筆
想來想去,還是從我頓悟的那一天寫起吧
首先,什麼叫主動型投資人?
我想,大部分的投資人應該都是主動型投資人
努力做研究,看財經節目,再加上琳瑯滿目的財經書籍
無非是希望能買到「飆股」,或是在正確的時機買進股票
在崩跌之前賣出,最好還能順便放空賺上一筆
有這樣觀念的人,我稱之為主動型投資人
那,什麼叫被動型投資人呢?
以台股為例,2008~2011這四年的報酬率分別為-43%,
83%,14%, -18%
若我希望我每年的投資報酬率接近台股指數報酬率
不求打敗它,只求不要被打敗太多
這樣的人,稱之為被動型投資人
績效如何?有沒有達到打敗大盤的目的呢?
有時候有,但大部分的時間沒有
累積十年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別傻了!
不過,還是有那麼多的人前仆後繼地投入主動型投資的懷抱
其實,簡單的加減乘除明白地告訴我
平均而言,所有人的投資報酬率都應該是一樣的
舉例來說,若大盤一年的報酬率是10%
被動型的投資人就是拿到10%的報酬
不過在主動型的陣營就精彩多了
一定有人拿到20%,相對的, 也一定有人只拿到0%
若有人這一年賺了一倍(100%),那肯定有人是賠了80%
平均下來,不多不少就是10%
媒體爭相報導的,肯定是某某人用了某某方法,讓你提早幾十年退休
至於那些賠得灰頭土臉的呢?
輕一點的被說是學藝不精,功課做得不夠
嚴重一點的就會上社會版新聞了。
且慢,這邊說的只是報酬率而已,還有成本呢!
被動型的投資人的策略是買進、持有,讓市場來決定報酬
主動型投資人則是頻繁進出股市,希望能抓到每一個波段
顯而易見的,主動型投資人的成本絕對比較高
在扣除成本之後,被動型投資人最後拿到手的報酬
平均而言絕對高於主動型投資人。
您覺得成本不重要嗎?找您的營業員調閱一下過去一年的紀錄吧
有一位長輩,在看了過去一年的成交紀錄之後
吃驚地發現,他付給證券商的手續費加上給政府的證交稅竟高達六位數
獲利呢?別提了,我連問都不敢問
在投資的路上,沒有人想在後段班
每個人都想超越平均,但不可能每個人都超越平均
我當然也想成為股神巴菲特
不過,若你知道賣股票給你的是大摩小摩,或是王雪紅
也許你應該換個角度思考,是不是非得要打這場沒把握的仗